查看原文
其他

访谈回顾 | WOHA:为建筑装上天然空调

顶好访谈 全球设计奖项研究所 2022-09-11

顶好访谈第六期,顶好特约访谈记者,美国知名建筑评论家Michael  Webb于新加坡采访了WOHA的联合创始人Richard Hassell,顶好设计将本次访谈整理成文,供大家再次回顾。


WOHA创始人:Richard Hassell(左)、黄文森(右)


关于WOHA


由黄文森和理查德·哈赛尔于1994年创立的WOHA建筑事务所,以其不断的演变和创新而闻名。对当地环境和传统的深刻认识与对当代建筑形式和思想的不断探索交织在一起,从而创造了实用性和创造性的独特融合。WOHA将建筑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概念化,而环境原则一直是他们的作品的基础,指导这一原则的是他们承诺营造具有响应性的场所,以及创造有活力和可持续的建筑。




新加坡,是做建筑的好地方


Michael:今天采访的是新加坡WOHA的联合创始人Richard Hassell,WOHA于1994年成立,在新加坡设计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也十分具有环保意识的建筑物。


新加坡是一个热带城市,庇荫,凉快和水,这三个要素是让居住楼、公住房和商业建筑成为热门建筑的关键,而WOHA的作品很好地贯穿了这三点。他们是一支敢想敢做的环保建筑师团队,这样的团队已经不多见了。

 

在我看到你们作品的时候,“Enabling园区”(Enabling Village)让我眼前一亮,它可能是一个相对较小,也是最节省成本的项目之一。在这个项目中,你们使用了下水管、集装箱和一些非常廉价的材料,创造了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社区。你能谈谈这个项目吗?谈一谈它的设计方案以及你们是如何完成的?

 

Enabling园区,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Richard:对我们来说,这个项目非常有意思,或者说它很特别。我们做这个项目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是一次无偿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没有利益往来,不需要考虑是否能从中赚钱,纯粹地出于爱心在做这件事。我们团队中很多青年建筑师已经被大型项目搞得有点精疲力竭了,因此他们非常开心能在一些小规模的项目中一起合作。

 

这里曾是一所校舍,分给了甲方机构用于服务社会群体。Enabling园区的理念是展示所有的技术、规划理念,以及一些非常实在的策略来帮助各种残疾人,使得这些技术、理念及策略在社会中发挥良好的作用。我们的方式是,使得它不仅仅只是残疾人的一个去处,而是一个社区空间。

 

Enabling园区,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这里还有许多功能设施供社区、各种残疾的人和支援组织使用,包括一些商店,商店内有商品和社区里的人制作的艺术品。这座60年代的建筑,有很多楼梯、台阶,停车位,这些都展示着在所有附加物背后,老建筑简约的一面,而且建筑之间的剩余空间被改造成整个社区都可以共享的花园。

 

 Enabling园区,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Richard:我觉得将这些障碍因素转换为集装箱的创意也体现了回收利用的精神。事实上,有很多设计师参与了这次的设计,我们一起构造,这是非常少见的,因为我们都是一群典型的控制狂,各有风格,但这次的整个设计过程都变得非常公开透明,和很多搭档,租户,各种组织以及其他的设计师合作。我们共同策划,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朋友在项目中的各个环节施展了他们的才能。

 

Enabling园区,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Michael:让我感叹不已的是它就像是一个老园区,而不是一个最近才建立起来的机构,人们来到这里,过着他们的正常生活,克服着各种障碍,学习融入社会。其中有锻炼区域,也有展示他们作品的区域,设计得相当精致。穿过绿树成荫的庭院,就到了利用褪色金属做的凉亭,我觉得整个设计有点像即兴创作,给人欢快、愉悦之感。

 

Enabling园区,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Richard:我认为这一点在新加坡尤为突出,就是一切都是自上而下的,你知道,通常有来自政府的强硬措施,或来自建筑师的强力干预。但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没有受到束缚,这在新加坡确实很新鲜,很少见。

 

Enabling园区,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Michael:我们谈一谈您在新加坡做建筑设计时遇到过的挑战吗?您已经做了20多年了。做过例如酒店、商业建筑、公住房等等,在那里做建筑肯定有非常大的优势,但我猜想您也不得不和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打交道,还有很多的条条框框,能谈谈这些吗?

 

Richard:在某种程度上,这里(新加坡)对建筑师来说是个做建筑的好地方,我们在各个地方都有做项目,比如印度、中国、澳大利亚。我觉得新加坡是介于建筑体系成熟的发达国家和历史痕迹悠久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个好地方。实际上,如果建筑师喜欢定制东西,并使用手工来做一些东西,我会感到非常兴奋,但现在发现我已经不能再这样做了,这让我感到沮丧。

 

我想说这里的承包商非常给力,他们负责将四条道路综合衔接,但这种情况在一些地方已经不存在了,例如澳大利亚,没有人想因插手别人的工作范畴而担负责任,你知道这不是一块细木工制品,或者是一块金属(那么简单),而是要长时间为人们保证安全的。在这里,有很多承包商会说,我有很好的金属工匠,或者我有很棒的木匠,那么我会让他们合作做点什么。

  

另外一点让人觉得奇怪的是,通常你做一些定制产品的成本要低于专卖品,因为建筑的劳动力成本仍然很低。如果我想使用一个定制的扶手,一般会听到:“我们产品里没有这个,所以扶手得贵两倍”,但这里却不是这样。所以我认为,在新加坡做建筑趋向于做出一个完整的效果,让做扶手的设计师和做窗户的设计师沟通好,将所有的细节搭配好,使之混然一体,我发现这一点在这是可行的,不过在其他地方就不太可能了。

 


将建筑和环保融在一起


Michael:再说一个例子,您刚完工的项目“海军部村庄”(Kampung Admiralty),这是一个位于岛屿北部的综合体,与“Enabling园区”恰恰相反的是,这是一个非常大而且非常复杂的建筑,你们把很多东西结合在一起,同时又保留了人性化的规模。在一个遍地高楼大厦的国家,飞机一降落时就瞬时让人觉得可怕,而这个建筑虽高,但同时绿意盎然,我想请您谈一谈,你们是如何能够强调环保和人性化,同时又让人感觉很舒服的?

 

海军部村庄,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Richard我们对创造一个城市雕塑不是很感兴趣,但对于我们可以让高密度的建筑变得非常人性化这个想法,我们却是相当的感兴趣。如果我们只是像在其他建筑中那样使用常规的设计手法,将这种极高层建筑转变得更人性化,嗯,我想,从比例、舒适度及愉悦感来说,都达不到现在的效果。

 

在一本书中我们创造了一个术语叫做“本土超级建筑”(domesticated megastructures),因为我认为,让人们接受超级建筑是有可能的,如果它的空间和体量可以令人愉快的话。现实中没有证据表明它不能是一个人性化的环境。好比说一个城市,它同时也由人们创造的一系列发展或一系列事物放在一起所组成的。在一座美丽的城市中,这些组成部分被很好地规划,令人愉快,而那些市容不佳的城市则不是这样,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将类似的思想运用到这些大型建筑中。

    

所以从一开始,对于如何把这些大型建筑变成分成小建筑来一一处理,将它们概念化通常是我们的第一步,这样每个个体都能得到强化并塑造一些可能会很美的东西。

 

Michael:这个建筑很有意思,因为你专为年长者设计了两幢很矮的公寓大楼,在大楼内穿过院子还有一个医疗中心。从公寓看向院子,建筑几乎消失在茂密的植被后面,从顶部可以看到茂盛的绿植,爬山虎垂下来,几乎看不到建筑。我在想,对我来说,您就像是将你们最好的作品隐藏起来了,因为你们之前在市中心做过一个酒店,那里也几乎被植物丛林所覆盖了,所以请你谈一谈植物在你的建筑中的角色,它们对建筑起了什么作用?你们是如何平衡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

 

海军部村庄,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Richard: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并不认为风景是建筑中的一种装饰,而是我们“烹饪一道菜的主要原料”。我觉得,背后的主要原因也还是在密度方面的考虑,实际上,当你的视线被各种建筑服务设施包围时是很有压力的,我认为那会是一个非常高能和高压力的环境。如果你的视觉范围内有一部分或全部是绿色的,就会感到非常放松和平静,总之,我觉得我们想要的并不都是由人制造出来的东西,这样会让人觉得稍微放松一些。

 

新加坡的高密度项目,我们战略中的一部分几乎都是创造有足够植被的环境,这样你可以像在伦敦或悉尼的公园那样放松,这是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你提到的“海军部村庄”中,你所说的绿植在我们的脑海中一直是一个社区花园,我们把建筑本身看成一个可以举办各种活动的多元化俱乐部,将所有必需品添加进去之后,能在顶部为人们设计一个很大的花园,那简直太棒了!所以我们想让它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建筑,而是一个山坡。

 

海军部村庄,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Michael:它感觉很像一个城镇广场,有一个广阔的场地,两边都有微风吹来,有各种各样的便利设施,在二楼还有一个很棒的小贩中心可以让我们吃到街边小吃,有很凉爽的微风,还有一个医疗入口等等。但从结构上讲,不仅仅是对住在那里或在那里工作的人,同时对住在附近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很好的社区资源。

 

海军部村庄,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Richard:来到这里就像到达了一个“火车站”,因此这里也是很多人聚集的地方,“人们来这赶火车去上班”。我们一直很感兴趣的是,一个热带城市广场应该是什么样的?因为这里的气候与大多数气候不同,在热带地区,在烈日炎炎下的建筑需要一条可以快速到达的林荫大道,我们也得考虑如何使得被植物覆盖的公共空间看起来仍然是一个公共空间,这点实际上是非常难的,因为有这么多植被。正常情况下,在新加坡不太可能有某个机构或董事拥有这么大型的被覆盖的广场。

 

各种各样的建筑,无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都可以将这样的热带社区空间或热带公共空间设计成伞式建筑。而我们最新一代的建筑,事实上整个建筑就像是一把太阳伞,在伞下我们设计了微风徐徐的小屋。

 

Michael:你们的另一个建筑作品,新加坡艺术学院,以一种刺激的方式来响应气候和社会活动,它位于市中心,但当你进入之后,它看起来就像是地面上两块岩壁之间的峡谷一样,同样你能感觉到微风吹过,孩子们跑来跑去,人们可以在这练习艺术、音乐和舞蹈。感觉上这是一个最棒的公共聚会空间了,同时它能对公众开放。上面的学校是私密的,下面的区域是开放的。所以请您谈一谈你们是怎样创建这样一个建筑的?它供行人在这片密集区域活动,同时又为上面的学生保留了一个安静的区域。

 

新加坡艺术学院,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Richard:这同样体现了我们对于超高密度建筑的理念,也许只有一个地面层是不够的,我们做项目的同时也在做其它的东西,你知道有变电站、废物收集区、水表、车辆入口和出口等所有这些东西,却没有为城市的公共生活或活动聚集留下一些空间,所以我认为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尽可能多的依照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入更多人们所需要的新楼层,所以新加坡艺术学院就有了这样一层公共空间。

 

实际上,我们把剧院作为一个表演艺术的场地来处理,它们不仅仅是供学校使用,同时也供剧院本身和乐团使用,具有非常高的预订率。一楼同时也有一个户外表演场地,当有表演的时候,你会看到喝着香槟的人们围着观看,也可能会在某个时间点看到很多学生走过。我觉得在新加坡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是它的交通工具,电梯等设备在各种建筑中非常普遍,因此当人们搬迁的时候,他们只需习惯一下新的电梯就好,我们在很多建筑中使用了电梯设备,直接把人带到建筑中的各个楼层。

 

新加坡艺术学院,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Michael:建筑的物质性很有意思,因为你使用了一种有色混凝土和一连串的对角结构,这与通常使用混凝土的方式截然不同,你以一种很潮的方式使得它有岩石的外表,非常自然,给人安全感,但同时会因为它的物质性和体积而感到挑战性。此外,在学校区域,中庭内有五层画廊,通过角落的楼梯盘旋而上,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氛围,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建筑有着“分裂的人格”或者说“双重人格”,请你谈一谈这两者间的对比。

 

 新加坡艺术学院,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Richard:是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建筑,我的意思是,这是一个策略,我们把它划分成两个层次的感觉,将最低层看作是机构与公众接触的地方,所以它的高度与一些周围的传统建筑相关联,我们没有将原来的建筑当做一个体量来容纳,而是作为一个空间让其贯穿整个建筑。关于岩石表面的概念,因为表演艺术的场地是非常坚固的,他们有窗户和其它一些东西,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与城市之间产生了矛盾,因为那有三个巨大的空白区。

 

为了让其融入到城市中,我们觉得必须在其中创造一个空间,让其处于一个有趣的、特殊的氛围中,所以我们思考和讨论之后,决定采用洛杉矶的微型雕塑元素,尤其是那些有着粗糙脸庞的奴隶系列雕塑,你可以看到它的造型通过岩石相互融合,所以我们用白色塑料墙壁与极具质感的墙形成对比,这样,公共空间像是从粗糙的混凝土中被隔离开来。如你所说,那有点像是图形纹理。我们的另外一种想法是,那里可以有一些轻薄的窗帘,打开后可以展示不同的元素,就像是峡谷的窗帘一样。

 

 新加坡艺术学院,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它们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在被城市中形成不同视角,我们觉得这很有趣,也许这展现了学校渴望将非常纯洁的新加坡孩子教育成有创造力的实践者,所以某种程度上这是通过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在重塑城市,这也许会稍微打开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思考做事的不同方式。

 

然后上面的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设计很简单,具体地说,它相当于是第二个学术领域,有一系列封闭的教室,中间有很多绿植,因此从功能和预算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处理每一层,然后从视觉方面,阳台可以将视线分开,换言之,它可以弱化上半层的感觉,因为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由各类小型结构组成的综合体,而不是一个巨大的建筑。

 

新加坡艺术学院,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为建筑装上天然空调


Michael:你将几个建筑分解成不同的部分,战略性地使它们形成南北朝向,因此通风良好,免受太阳的强烈照射,他们被遮挡了,但最重要的是,这似乎是一种技术性的自然空调,你能谈谈吗?因为这是一个几乎一整年都很热的地方,现在却很凉爽,让人觉得很不寻常。

 

新加坡艺术学院,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Richard:我很高兴你觉得凉爽,是的,新加坡的气候很有趣,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在校园外是这样,就是有点太潮湿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热。日常正常温度在24到32度之间,在非常炎热的时候可以达到36度,但我们不会像澳大利亚那样,达到44度。但由于湿度高,让我们感觉比实际温度要高。有趣的是,你只要稍微移动一下就可以加快风速,这时你就会突然从一个不舒服的区域到达一个非常舒服的区域,只要你当时没有在做激烈运动的话。

 

所以我们利用气候的这一特性,来寻找能在大型建筑中加快人群聚集区的风速流动的方法,让人们可以享受空间。在完成了一系列的项目之后,我们获得了很多经验。我们的客户从来不会想要为风速模型或任何类型的研究花费金钱,所以我们是基于多年来的经验来做的。其实加快风速的原理很简单,假如风速是每秒一米,如果在某个地方加一个巨大的通道,风就会灌入那个通道,从而加快速度。

 

所以我们需要在三维空间中找到我们想要的通风口,然后设置一些障碍,我们开始做的时候,或多或少参照了成45度角的图书馆的外立面,而不是像通常那样运用一个垂直的立面,因为那样会使风在上下和周围流动,而现在的立面可以使所有的风迎面吹来,直抵学生聚集区,这样我们就可以确保每天早上学生都能在凉爽舒适的地方集合……

 

 新加坡艺术学院,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Michael:有多少是基于研究?多少是基于直觉?

 

Richard:我认为新加坡是一个很容易让你持续做研究的地方,因为你总是在寻找一个舒适的地方,而且这是非常情有可原的。因为你真的会觉得很热,然后开始觉得很沮丧,留着汗,然而你只要把你的椅子移动大概1米,你就会觉得从门口迎来一阵风,让你瞬间非常舒适。所以我认为直觉是每个人出生就有的,因为我们总是在寻找通风的地方,住在这里你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寻找。

 

有些来访的建筑师有时甚至根本就不会发现这一点,因为如果他们从机场直接到会议现场,做完汇报后又去机场,他们不会真正的体会到这一点。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漂亮的建筑物,只要通过观察,发现住那里根本受不了,因为它是在一个死胡同里建造的,不适合居住。       

 

Michael:因为在美国,像纽约和波士顿这样的地方,夏天的温度确实可以达到40度,而在棕榈泉和菲尼克斯,有时会这样持续一个月,人们生活在一个夸张的空调环境中,这是非常不健康的,因为他们从40度进入到让人感觉像是零下10度的环境中,这种极端的温差对身体是没有益处的。在某种程度上,正如你刚才所说,把你的椅子移到一边,就能让风流动,但这通常是在本土建筑中的做法,不是吗? 在建筑师这个职业正式出现之前,传统建筑中就采用了风的路径,例如在美国南部,这是一种自然的做法。

 

那么,你在热带地区的设计中借鉴了传统的理念吗?


Richard:是的,当然,无论我们在哪里进行实践,实际上我们都会观察本土建筑,因为本土建筑通常是低能耗的建筑。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没有人有多余的精力花费在空调上,甚至电风扇,这些是现代发明的东西,所以这真的很有教育意义。我认为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棘手的问题是,这些建筑是100%自然通风,而现在每个人都生活在一种内外都有的热风系统中,如果你想要一个建筑能对流通风,从它之前的外层、窗户的封密性等方面来说,这往往会更具挑战性。

 

新加坡艺术学院,图片来源于WOHA建筑事务所


所以这是我们还在研究并试图解决的问题,你知道,不是有一个建筑,90%的人都没有使用空调,只有10%的人使用吗?从建筑的认证体系上来说,它的密封性也许并不是那么有效,但如果不持续地使用能源,它是绝对不适宜居住的。有趣的是,人们倾向于住在一个非常适合居住的地方,你会说即使是在家里,人们也可以只在一个房间里开空调,如果他们把文件和材料放在那里,还有他们的酒,诸如此类的东西,而他们也不想出去……。

 

我觉得没有像在美国那么明显,如果你的房子有空调,通常它很好的密封在空调箱里,这是你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做了很多项目,例如印度和孟加拉国,你知道有时候会有一些非常不靠谱的代价,他们可能会轮流停电,一整天都是这样。在这样的地方,如果你要设计一个不能打开窗户的建筑,你就只能离开大楼,因为空调关掉后半个小时你就会呆不住。

   

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弹性的、简单的建筑是以后的发展方向。实际上,最近我们与一些优秀的德国工程师在合作,他们在辅助冷却系统的问题上帮到我们很多,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工艺,冷却辐射受热面来加快空气流动,降低了湿度但不影响温度,这些都是真正意义上让环境更舒适的不同方式。一旦你开始去了解,你就会很惊讶地发现,所有的冷却系统都是如出一辙的,都要求你把整个建筑都密封起来。但是相关的创新已经停止了,现在做这些事情真的很棘手,因为这个行业已经被包装成非专门设计的元素,你知道在两者之间做一些事情是很难的。

 

Michael:但通过你所讲的和通过拜访你的建筑,我觉得很有趣的是,你不仅在回顾,同时也在前进,你从过去几个世纪以来都在研究的本土建筑中汲取经验,你使用了最新的技术,同时也依靠你自己的经历和直觉,你知道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你知道,很明显你在创建一个环境,你从环境的角度,并依据个人的观念,在做适宜的设计,Richard,非常感谢你的谈话,不胜感激。



顶好设计特约访谈记者

Michael Webb


美国知名建筑评论人。AIA/LA荣誉会员,建筑评论家,撰稿人、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当代艺术、旅游相关写作。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和政治学荣誉学位,曾就职于伦敦The Times和Country Life,并长期为The Architectural Review,Contract,Cultured, DesignLA,The New York Times, Architectural Digest,World of Interiors,Virtuoso Life,Monocle 等多家国际知名刊物撰稿,此外他也是 Formmag.net的图书编辑。



精选阅读



访谈回顾 | 马岩松:梦做到极致,自有甲方来

访谈回顾 | 李想: 好的甲方是成就好作品的重要因素



顶好设计 中国设计,全球互动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